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政策 > 实施“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程 建设自创区西青分园

实施“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程 建设自创区西青分园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9日 分类:科技政策

       西青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的科技前线力量,也是西青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青分园获批后,西青区十分珍视这一发展机遇,决心在分园建设中抓出速度和水平,成为全区新的增长点。

  今年将全面启动实施“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工程,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总数达到6400家,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总数超过370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申请专利超过6000件,继续保持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的发展势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区科委将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梯次升级。遴选350家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小巨人企业,建立干部帮扶协调机制,实行“一企一策”和定制化联系帮扶,组织专业机构帮助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5亿元的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顺利实现企业“小壮大”。二是落实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小升高”。健全认定工作体系,扩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规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筛选培育,组织150家左右科技型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确保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三是狠抓科技招才引智,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开展小巨人企业人才开发、创新创业英才聚集、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培养、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五大计划,全年引进20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个左右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四是狠抓股改并购,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强化街镇、西青开发区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各相关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全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14家。

  自创区西青分园总体发展定位于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智慧新城区,与华苑科技园在空间上协同发展,承接天津第三高教区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天津的“中关村”,形成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第三极。今年,西青区将研究出台“钻石八条”实施计划细则,启动建设西青国际大学科技创新园,建成运营3个众创空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注册企业累计达到860家。同时,全力推动“科技小巨人升级工程”,立足科技创新,加大扶持引导,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建成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聚集的产业和人才创新高地。加快完善创新创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园区创业环境,加快打造“256”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即重点建设中北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和精武智慧城市产业研究院2个产业研发基地,担当两个片区产业技术创新的龙头;重点培育精武片区的海澜德、学府国泰和中北片区的圣纳科技、天津华泰、聚能等5个产业孵化器;重点完善精武片区的学府科创广场、青创空间、星创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中北片区的源创空间、天软创业学院、圣火国际等6个众创空间,推动建设智慧物联众创空间。为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服务和支持,扩大科技创业承载空间,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技术、检测、信息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推动设立自创园区创业投资发展专项基金以及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创业企业资金难题。同时,加强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和千人网的对接合作,组织好“千人计划”对接活动,抓好科技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引进技术、检测、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机构,提升片区内四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水平,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打造三大创新产业链。结合园区产业规划,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三大创新产业链。其中,在学府高新区以纳米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特种金属新材料等为重点,发挥工大研究院、理工大学研究院等研究院所和正威电子、睿为电子、高原新材料等骨干企业作用,通过引进和创新,壮大成熟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链;在中北高新区通过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行业壮大、动力及液压传动装备扩展,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利用两个片区的信息软件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大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创新产业链。中北片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软件及游戏开发,精武片区重点发展信息物联和电子商务。通过三大创新产业链为西青分园打造1000亿园区提供坚强支撑。

 

分享到

服务热线(免长话费)  400-1088-466
工作时间:8:30--12:00 13:00-17:30

海天缘微信
Copyright © 天津海天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ICP备08002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