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国内首次运用3D打印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国内首次运用3D打印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5日 分类:行业资讯

金先生的孩子生下来后,由于心脏上有大洞,特别容易感染细菌病毒。才9个月,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感冒了,光大病肺炎就已经三次了。

问题还不仅仅是肺炎这么简单,“得了这个病,孩子最明显的就是长不大。如果不治,孩子也活不了太久。”南京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剑说。

检查发现,孩子心脏上至少有3个洞,其中一个直径大于20毫米,是房间隔缺损,还有2个是室间隔缺损,洞口直径估计7-8毫米大。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肺动脉高压,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冲破了这个极限,错失最佳手术时间,再做手术,孩子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金先生心急如焚,希望能尽快动手术。7月3日,宝宝上了手术台。这一次手术长达143分钟,是个开胸大手术。因为心脏大洞实在太大,必须采用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就是体外循环。让心脏暂时停跳,利用体外循环机,维持孩子的呼吸、供氧,然后医生在心脏上实现手术修补。

“房间隔缺损的洞太大,只能采取手术修补的方式,另外两个室间隔缺损的小洞,放了封堵器。封堵器像把小伞,‘撑起来’就堵住了洞口。”孙剑说。

手术结束后,准备撤离呼吸机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患儿一旦脱离呼吸机,总是呼吸困难,这提示医生,心脏可能还有其他问题。

医生再次用B超探查,在宝宝心脏肌部分,发现居然还有两个室间隔缺损,这两个小洞位置深,甚至几度躲过了B超的探查。

按照常规的手术方法,没办法给新发现的两个小洞放封堵器了。“封堵器是金属制品,就跟心脏支架一样,放太多,对孩子发育不好。一般成人心脏手术,也就放三四个封堵器,以前做过那么多的儿童心脏手术,我最多也只放2个。”孙剑说。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小洞位置太特殊,超声看得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去修补,就需要再在心脏上“动刀”,这样才能直接看见。这对孩子“满是漏洞”的心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孙剑考虑再三,还是出了手术室,与家属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结束第一次手术,等下手术台再想其他办法。

为了保证孩子的生命体征平稳,在重症监护室内,孩子一直戴着呼吸机。二次手术的目的很明确,如何精确找到这两个小洞的位置,判断出大小,用数量最少的封堵器,把两个小洞一次修补好。同时,最好不要再次开胸,也最好不能在心脏上开口子。这些难题确实有点棘手。

特别是看不到洞口全貌,让医生很着急。“我们一般的超声只能看到二维,也就是说是平面的。这样,医生一边手术,一边只能靠经验想象。”B超室主任左维嵩说。

由于二次手术迫在眉睫,金先生也十分着急,几次去找孙剑商量。 “当时确实也给逼急了,就去网上查资料,有个‘美国医生利用3D打印心脏救活先心病婴儿’的消息,我觉得能行。”孙剑说。打印出来的心脏看起来比正常儿童的心脏略大。“这恰恰也说明,孩子心脏异常,必须要做手术了。”孙剑说,由于长期的肺动脉高压,心脏已经略大于常人的心脏。

打印了一个和孩子心脏一模一样的心脏。”模型一共分解为三块,直视下,可以看到患儿心脏肌部各个室缺的位置及相关关系。这样医生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孩子的心脏,清楚地知道孩子心脏洞口的全貌。

7月21日,二次手术开始。孙剑说,这一次不用开胸了,用的是微创。这个微创的创口,只有针眼那么大小。就是将直径不到1毫米的长针,直接从胸口“刺”进去。这个手术,扎针的时候,心脏是在跳动的,常识就能判断出,最大风险就是大出血。在胸前超声、食道超声双重严密监护下,一根长约5厘米,内有导丝的穿刺针从胸前的第4肋骨的位置“扎”了下去,从右心室到心脏,又来到室间 隔,最终将一枚封堵伞通过导丝放到心脏内部的缺损处。

由于事先有了3D心脏,因此手术一气呵成,仅用时25分钟就结束了。4天后,孩子安全地从呼吸机上撤下。经过20多天的恢复,现在孩子已经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正在逐渐康复中。

 

分享到

服务热线(免长话费)  400-1088-466
工作时间:8:30--12:00 13:00-17:30

海天缘微信
Copyright © 天津海天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ICP备08002280号